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志光金庸老師國文資料2


  俺說過 :「嫉妒」是人類先天的劣根性,它是自私的、褊狹的,經常根深柢(蒂)固地存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這樣的人總希望他人不如自己,對於超越一己的人就滋生一股嫉恨之心,實際上,此不啻是一種自我設限的的行為,毫不可取。在大千世界裡,我們當敞開心胸,氣度宏闊,聆聽勸勉,汲取眾人之經驗與長處,才得以廣納寶貴知識,並將生命之情境作一更高的提昇。
  在紛擾紊亂、爭名逐利的世界裏,有一件事物比外在的權勢錢財更值得我們去追求,那就是「愛」,此等愛並非是曠男怨女所渴望的愛情,而是人群之間本當具有的愛心,那是曼妙的、純潔的、舒坦的、怡悅的,是一種比名利更為高尚的人生鵠的,她如同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給人們和煦溫暖的撫慰,又像似平靜的溪流,帶著柔和的水波,款款地向前流去,予人舒適恬然的喜悅;有愛的地方,就有歡樂,就有我們所憧憬中的桃源勝境。


001. 滿清功臣曾文正公:「內省不疚,故心泰。」
002. 民國初年學者陶覺:「心不細,則慮事不周;心不定,則臨事必怯。」
003. 道家學者莊周:「哀莫大於心死。」
【註】道家學者莊周曾語重心長地說過:「..........。」
【註】心死:麻木不仁。
004. 亞聖孟子:「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005. 至聖先師孔夫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006. 魯國太史左丘明之知名著作左傳:「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註】魯國太史左丘明之知名著作左傳曾記載:「..........。」
007. 明代學者呂坤:「人人知足,則天下有餘;人人安分,則天下無事。」
【註】明代學者呂坤曾道出一番人生真諦:「..........。」
008. 道家學者莊周:「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009. 北宋文豪東坡居士: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註】北宋文豪東坡居士嘗言:「..........。」
【註】北宋龍圖閣大學士蘇文忠公嘗言:「..........。」
010. 南宋學者汪革:「貧莫貧于無才,賤莫賤于無志。」
011. 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文公:「立志不堅,終不濟事。」
【註】濟:達成、完成。
012. 清代著名小說家李伯元:「喫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013. 東漢光武帝劉秀:「有志者,事竟成。」
014. 明代大儒陽明子:「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015. 清代著名小說家袁子才:「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016. 亞聖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註】淫:放蕩。移:改變心志。大丈夫:有作為的人。
017. 西漢史學大師太史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註】西漢史學大師太史公曾說過一句不刊之鴻論:「..........。」
【註】勸人要珍惜生命,愛惜生命。
018. 北宋高潔隱逸士人林逋: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不臨財,不見志士之節。」
019. 北齊名士顏之推之知名著作顏氏家訓:「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註】北齊名士顏之推之知名著作顏氏家訓曾道出:「..........。」
020. 至聖先師孔夫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註】至聖先師孔夫子嘗言:「..........。」
【註】此即為儒家所倡導的推己及人之博愛精神。
【註】立:樹立良好人格。達:達到理想目標。

《周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1.何謂"取士之道,當以德行為先,藝能為末
2.何謂"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3.何謂"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4.何謂"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5.何謂"明者見於未形,智者防於未亂
6.何謂"樹德務滋,除惡務盡

1、意謂:擇人先擇品,才能優劣倒是其次。
2、只要去做,自然能夠達成。
3、孟子之意在表明:德治與法治要並重,同於夫子所主張之「寬猛相濟」。
4、簡言之,即是君子好整以暇地盡人事,而後等待機運;小人則是不守規矩,而但求僥倖。
5、聰明者能具深謀遠慮,預先防患未然。
6、尚書原文作:「樹德務滋,除惡務本。」意謂:建立道德之事儘量求多,戩除壞事則要連根拔除。

將作者、書籍提昇為最上品稱號之實例:
1、至聖先師孔夫子嘗說過一番顛撲不破(堅确不搖)之語: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政者,正也;子帥(率)以正,孰敢不正?」
2、儒家宗師孔丘曾道出如同醍醐灌頂之言: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儒學宗匠仲尼即說過一段振聾發聵(振聾啟瞶、啟聾發聵、發人深省)之語:
「小不忍,則亂大謀。」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語出《史記.蘇秦張儀列傳》,意謂:對大人物不敢直視之意。
張老板身居跨國企業總裁,其早年之仇家憚於其身分地位,皆側目而視,帶著一份敬畏之心,不敢對其造次。

古人名言
孟子:「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仁義禮智
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奄。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孟子主張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論政:「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朱柏盧治家格言:「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事多戒言,言多必失,見色起淫心,
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尚法派主張「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
尚術派(申不害)主張:「循名責實,君操其名,臣效其形」
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
孔子說觀察一個人的方法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荀子做天論,認為天是「自然的天」
北宋理學家程頤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陸九淵:「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六經皆我註腳」,為學主張「尊德性」
曹丕:「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
清朝顧炎武標榜:「行己有恥」
王夫之:「禮記學記之義與大學互為表裡」
顧炎武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所謂聖人之道

古書名言
「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疏途」一語源出:周易繫辭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論語中的君子是:「無終實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孟子:「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管子牧民:「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莊子:「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荀子天論其主旨是在倡言:「天人之分」
荀子修身篇:「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省者也」
孝經開宗明義篇:「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新五代史伶官傳:「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儒者有十孔子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成功的故事
  每一道成功的故事,其背後都隱藏著眾人所不知的辛酸或血淚。這真正的意義在於--成功並非是平步青雲、一蹴可幾的!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英國的報業鉅子諾奇克里夫爵士,有一次在宴會中與朋友們談到成名不過是偶然的幸運,沒什麼了不起,他說:「世界名著《飄》就是一夜成名的。」突然有一位平日頗不起眼的朋友站了起來,毫不客氣地回答:「不錯,然而在那一夜天亮以前,密契爾女士已經連續寫作了十八個年頭。」
  誠然,一般人只看到頭角崢嶸者在功成名就之後的光采,而如果你能了解到他們背後的辛勞與奮鬪,從此下定決心黽勉戮力,那麼成功之日就近在眼前了。
人生未必永遠充滿著溫柔綺麗的夢想,在荊棘叢生的旅途上,一路行去,原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苦和辛酸;等待我們的,常常是風是雨,是風雨聲中拓落的情懷。可是當咬緊牙關,克服重重的苦難,翦除一切的障礙,那份真摯而強烈的成就感,說不定連我們自己也會動容,為之喜泣不已!

「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這是眾人常說的一句話,我們亦當時時深記這些話語,將他人對一己的幫助與恩情,銘鐫城府,永誌不忘,並以樂於關懷人世、散播溫馨作為生命之鵠的,別忘了,當我們在點燃心中的愛的那一刻,必然已滿溢豐富的喜悅。

〈離騷〉之作是那樣地悽婉迷離、纏綿悱惻,〈天問〉詩句又是那般地呼天搶地、莫可奈何!君上昏庸,禽獸當道,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忠貞遭殃,奸邪操柄,詩人之愛恨交織、錯綜矛盾,.....楚國日危,而無覺悟之士;疆土月削,但乏清雲之臣。屈大夫祇得踽踽而行於汨羅江畔,低回惆悵,暗自神傷,尋解脫不得求上蒼無應,感於心靈愴怛,遂發以慷慨悲歌,最後投江自沉,千秋萬載而下,猶令人興起黍離之思!
緣於此,屈大夫是純潔的、忠懇的,浪漫的、淒涼的,吾為之同悲,一掬同情之淚,亦尊之為傲----「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善良是美,純真是美,憨厚是美,柔婉是美,活躍的生命是美,雄偉的抱負是美,自然的天地是美,浩瀚的宇宙是美;當然,人類的本性是美,願你我珍惜相處的每一時刻,交流情識,傳遞共鳴,讓這份美感驅除一切的煩躁,永不愁悶,獲取愜意。

美言
  無庸置疑的,一個傳播美言的人,將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
  如果別人當面讚美你,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種奉承,不值得高興;但是當第三者將這些讚美詞傳逹給你時,你必然會深深地感動,在心坎裏充滿喜滋滋的感覺。
  有一位戀愛中女孩說:「從前,我把男朋友的讚美當成是一種甜言蜜語;直到有一天,他朋友告訴我,他也是這樣對別人說時,我才知道他有多愛我!」
  洵然,把聽來的讚美讓當事人知道,確是一件令人歡欣之事,在閒談時、電話裡或信中,你都可將它大方地說出,這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並非刻意的逢迎,藉由此也在無形中化除了隔閡,拉近人我之間的距離!

從現在開始
  俗語說:「天下無難事,衹怕有心人」,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不過,如果腦中有神聖計劃而遲遲未著手去做,眼前有一目標卻自忖力有未逮,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動手進行,一點也不嫌晚。
  絕大多數的人都有因循怠惰與原諒自己的習慣,這也可說是本性使然。捫心細思:人們往往希冀坐享其成,嗤笑鐵杵磨成繡花針,總會自圓地說:若需要用針,何不乾脆直接去買一根呢?
  美國有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一九七六年該高爾夫球賽的冠軍得主竟是一個雙目失明的青年,他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地在球場上苦練了五年,終於獲得如此卓越的成績他自謙地說:「我並沒別的技巧,只不過對於一己的執著,都是從當下開始。」誠然,對他來說,要學習打高爾夫球並不困難,但能贏得比賽卻是從他立定信念的那一刻開始。
  同樣地,對我們而言,欲參加任何競賽均是輕而易舉,而要篤定踏出沉穩的第一步,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俺說過 :「嫉妒」是人類先天的劣根性,它是自私的、褊狹的,經常根深柢(蒂)固地存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這樣的人總希望他人不如自己,對於超越一己的人就滋生一股嫉恨之心,實際上,此不啻是一種自我設限的的行為,毫不可取。在大千世界裡,我們當敞開心胸,氣度宏闊,聆聽勸勉,汲取眾人之經驗與長處,才得以廣納寶貴知識,並將生命之情境作一更高的提昇。
  在紛擾紊亂、爭名逐利的世界裏,有一件事物比外在的權勢錢財更值得我們去追求,那就是「愛」,此等愛並非是曠男怨女所渴望的愛情,而是人群之間本當具有的愛心,那是曼妙的、純潔的、舒坦的、怡悅的,是一種比名利更為高尚的人生鵠的,她如同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給人們和煦溫暖的撫慰,又像似平靜的溪流,帶著柔和的水波,款款地向前流去,予人舒適恬然的喜悅;有愛的地方,就有歡樂,就有我們所憧憬中的桃源勝境。

修辭法
不腆敝邑:倒裝句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是「映襯」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是用了「賦」的手法。
「蠟炬成灰淚始乾」:比擬法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借喻
「花自飄零水自流」是用「借喻」的修辭法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用「興」的手法
「審容膝之易安」是用「誇飾」。
叔於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所用修辭法為「曲折」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所用修辭法:含蓄

慎獨的修養功夫是「中庸」所強調
莊周夢蝶:是說明能齊物才能逍遙
認為聖人之上,還有至人、神人、天人的是「莊子」
主張無用之用的思想家是:莊子
「窮則變,變則通」是「周易」的哲理
主張「能寫真情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的文學批評家室:王國維人間詞話
主張寫文章「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是公安派
「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是「昭明文選」的衡文標準
宋理學家中,其學以易為宗,以禮為體,以中庸為的,以孔孟為極的是「張載」
清代主張以性靈為要的是:「袁枚」
新文學運動中提出八不主義的是:胡適
朱熹主張「性即理」,王陽明主張「致良知,心即理」。
司馬遷曾提出治史的目的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荀子以為治亂與「人」有關
告子論性,主性惡
縱橫家者流,出於「行人之官」,主張「權事制宜,受命不受辭」
六國論乃蘇洵論戰六國因為賂秦自取滅亡,藉此諷刺北宋賂契丹的退怯政策
鈷鉧潭西小丘記作者惜小丘,實即惜自己,小丘就是作者,兩者合而為一。
在錯誤這首詩中,「蓮花的開落」是寫女子希望的燃起與破滅
禮記中庸通篇以「誠」為文眼
荀子主張人性本惡,其立論之基在「自然生命」
醉翁亭記的寫作手法以醉翁為主軸,樂事為旁支
韓非子在定法篇裡認為:法需隨時代不同而改變
張載西銘說天地為人類共同的父母,天子是其嫡長子,而聖人則是:「德合於天地的人物」
韓愈答李翊書謂學識的涵養要遊之乎:詩書之源
范仲淹岳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拘羑(讀「有」)里,演周易」的是:「文王」。
孟子稱「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的聖者是:「伊尹」。
「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的是:韓愈
曾說自己「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的是:蘇軾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的人是「張載」。
太史公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不能相親也」是指:「管仲」。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
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 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是指:「伯夷」
曾國藩推為「以道自持,蔚成風俗」的是「范仲淹司馬光」
曾國藩認為以詞章見稱,在聖門則為文學之科的人物是指:李杜蘇黃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指的是:「管寧」。
荀子:「蔽於用而不知文」指的是:「墨翟」。
批評墨子兼愛為無父的是:「孟子」
批評法家嚴而少恩的是:「司馬談」

※1.《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意謂千里之廣,乃人民所住之地,皆是周天子統領區域,意近《詩經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2.本為""字才對,""字多用於形容水清乾淨,惟不知何故,教育當局竟一味地公佈以""字為寫作標準,.......只得從之。(據查,古文中,咸用"",不瞭解教育部何以偏愛""?)

3.子曰:「言忠信,行篤敬。」意謂:一個人說話要忠懇誠實,行為須篤厚恭敬。
老子言:「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即是說:勿讓一己見到會使心中產生欲望之物(:外在流行之物、虛榮之名利......),自然便不會亂了方寸,以致心猿意馬,奢求無限!

4.南宋呂祖謙之學識不下於朱熹,其功力深、造詣高,涵養厚、才學實,非朱子之假道學所可比擬,此方面論題早就有學者發表過論文,眾所皆知!
其《東萊博議》本是專門闡發《左傳》之書,意理幽邃,字句排比,用詞高雅,氣勢非凡;讀之,除對《左傳》加深見解之外,亦在無形中不啻培植一己之寫作能力,難得遇汝等好古學之人,祝福登科高第!

國語活用辭典 周何主編 五南圖書公司
中國典故辭典 楊任之編著 五南圖書公司
名句活用辭典 周宏溟編著 漢欣文化公司
辭海()()(中華書局
洪葉活用成語典 輔大、師大博碩士研究生群編(俺亦在內)
這些書市面上皆有,易尋得,舊書攤亦有(:一些標榜法拍書之書店)

為什麼大自然的樣子有缺陷

是這麼回事,比方說二戰時,德軍最遠攻至俄國列寧格勒,正緣於西伯利亞乃犁不開之凍土,遂叫德軍吃盡苦頭,始終打不到莫斯科,...........倘一路平坦而無風寒地凍、河川切割,皆是一片如綠茵之平原,則德軍豈不把軍隊開到了東北亞?此即是大地之錯綜複雜、良窳並存!

※ 1、 弁髦=輕視=賤視=鄙視=鄙夷=夷視=夷蔑=蔑視=輕褻=褻視=不屑=藐視=瞧不起=輕狎=狎視=漠視=輕忽=忽視=罔顧(不可作「枉顧」)=無視於=不顧於=看輕=睥睨=看不起
皆帶有令人很頗不以為然之意。

2即是「真正地」、「實在地」、「到底是」、「終究是」之意;就是「屬於」;其與正反之分無關。此詞連高中生都懂,你竟不瞭解?

3、「感蛇虺之未滅,置生死於度外。」一語,乃俺自出機杼,並未承襲何處典故,蛇虺係指「日本鬼子」,後一句倒是 蔣公嘗用以鼓勵軍士。說實話,古文讀多了,書背熟了,自然信手拈來,筆走龍蛇,氣勢磅礡,文詞犀銳,不必假他人之言!
※ 一 下舉燈謎,謎底皆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請問「十賭九輸」應答何句?
a閑靜少言b不求甚解c不能常得d簞瓢屢空
                 ans:c
二 「好讀書,不求甚解」,句中「甚」字的詞性與下列何者相同?
a「頗」示已志b忘懷「得」失c不「蔽」風日d以樂「其」志
                 ans:a
三 黃梅時候是什麼季節?
ans:夏季
四 下列所述的人物與情節,何者具有歷根據,並非虛構?
a王冕勤學自立,終成有名的畫家
b差不多先生,事事不計較,被封為「圓通大師」
c愚公不畏艱難,力圖移山
d孔明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大軍        ans:a
五 下列哪一個是描寫「空間」的用詞?
a一箭之地b白駒過隙c俄頃之間d一刻千金    ans:a
六 下列各項動比賽優勝的祝賀詞,何者不恰當?
a單車/前程萬里
b游泳/俯仰自如
c射擊/萬箭穿心
d球類/龍騰虎躍        ans:c
七 不忮不求的意思?
ans: 不嫉妒,亦不貪求
八 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意義相同?
a亳無「指」望/歡迎「指」教
b天生好「手」/一「手」包辦
c「白」費心血/「白」瞪著眼
d「如」虎添翼/「如」願以償     ans:c
九 下列「 」中詞語的詞性,何者前後都相同?
a一次的「折磨」已受夠了,請別再「折磨」我
b球團「網羅」人選,當然必須府符合他們的需要才「網羅」
c今天「順利」贏得冠軍,是我參賽以來最「順利」的一次
d接下來「比賽」的項目,是要「比賽」哪一個人的腕力最強    ans:b
十 下列哪一個選項,前後兩句的意思是相同的?
a差點兒就中獎/還好中獎了
b差點兒沒落榜/還好上榜了
c差點兒就氣昏了/沒想到竟昏倒了
d差點兒沒遲到了/沒想到卻遲到了    ans:b

:
1、對
2、對
3、夏季
4、對,見《儒林外史》
5、改為 a 才對
6、改為 c 才對
7、不嫉妒,亦不貪求
8c
9 b 才對
10、對

「九錫」之稱出自《春秋》及《三傳》,其乃指當時周天子給有功之臣或有權勢的諸侯九種物品。
九錫:
一,車馬;  二,衣服; 三,樂則; 四,朱戶; 五,納陛; 六,虎賁;.
七,鈇鉞;  八,弓矢; 九,秬鬯;

※ 問 於辛棄疾-醜奴兒中 ---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 欲說還休一句,學生     見寫為--欲語還休.不知何者為是?
   答 是的!「語」與「說」皆可通,意都同;此乃由於古書多傳抄,不同版本有不同用字,頗常見,不足為奇,至如何者正確,則需具有校勘辨偽之能力,此又是一門學問。切記----西漢大儒董仲舒嘗言:「《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

問 文中子:「廉者長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ps.至於文中子是何許人也我就不清楚摟?
答: 文中子是隋末唐初之大儒王通,其主張儒、釋、道當合一而觀,是中國歷史上首先產生此等思想之人。

請問老師,
014的【入主出奴】可否用【喧賓奪主】替代答 「入主出奴」一詞出自韓愈〈原道〉一文,其意謂:帶有個人之成見,和「喧賓奪主」無關!

※ 大相逕庭 的""到底是二聲還是四聲?老師指點!!! 查了一下教育部的線上國語辭典,得知""唸四聲為舊音詳文如下:
注音一式 ㄉㄚˋ ㄒ|ㄤ ㄐ|ㄥˋ ㄊ|ㄥˊ
注音二式 d shing jng tng
相似詞 天差地別、截然不同
相反詞 並行不悖、不相上下、大同小異
解釋 兩者截然不同,相去甚遠。見大有逕庭條。清˙厲鴞˙江西詩社宗派圖錄跋:後人舍立身己不論,僅舉有韻之言,稱為宗派詩人而已。嗟乎!幾何不與呂公論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庭,舊音為ㄊ|ㄥˋ。 
答 唸二聲為是,作「庭院」之意解。

老師:
不好意思學生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削足適[]~[]?
答: 屣==,皆作「鞋子」之意。
※ 想問個蠢問題 「揭櫫」有沒有等於「不啻是」 「揭櫫」有沒有等於「誠然」 「洵然」

不等於!

(1) 大相逕庭 : 兩件事距離很大。即差別很大。(老師講義) or 事情有很大的距離。(辭海)
(2)迥然不同:與尋常截然不同
(3)大不相同:差別很大 or 完全不同
(4)天壤之別:喩兩者間的差別程度極遠。
所以:
大相逕庭 =迥然不同=大不相同 ==> 不同
天壤之別:是形容"程度"差別極遠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子來區別??


,天壤之別(穹壤之別、天淵之別、天地之別)之程度大於"大相逕庭"


惟利「是」圖
「惟」以之恤
欲報「之」德
「惟」善是與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


1、作「是」之意解。
2、當「祇有」之意。
3、代名詞,指「父母」。出自《詩經小雅蓼莪》。
4、惟有、只有。
5、回頭。
6、「再」之意。
※ 請教老師:「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是什麼意思?
答 出自《論語子罕篇》,意指在歲末天寒之時,才知道松柏是永不凋()謝的!
意近:板蕩識忠臣\亂世顯忠貞\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諸如:文天祥、史可法、張自忠.............
※ 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中山重水複改成山窮水盡通嗎?
答 當然可以,皆說得通!

※ 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答 比喻人心之深不可測 另外告訴你一個祕密:杜荀鶴乃晚唐詩人,其是杜牧之庶子,?.........真的!見《唐才子傳》、《新唐書》。

請問金庸老師:
公文格式1--> 地址:00000花蓮縣0000
聯絡方式承辦人.電話.傳真.e-mail)
公文格式2--> 地址: 00000花蓮縣0000
承辦人:00000
電話:00000
傳真:00000
電子郵件:00000@00000
這兩種格式哪一個正確?

二者皆對,汝擇一而寫即可,保證!


學生有二句詞想請教老師,即「亢龍有悔」以及「倚柱彈鋏」,各是何意呢?有其出處典故嗎前者出自《周易》,表示一個人要懂得謙虛;後者出自《戰國策齊策》,是「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意指不受他人看重之意。

※ Q1:「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適用來形容何事?
Q2:您在之前有回覆,「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意近:板蕩識中貞、疾風知勁草、亂世顯忠貞、......,那是否也等同「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不臨財,不見志士之節。」
Q3:今天在報紙上正好看到 "污衊" & "誣蔑意思不是都是"毀謗"之意,為何寫法不同??咸是通用嗎??
答 1、此語乃隋煬帝所言,意指:「賢才四處都有,要善於挖掘與重用。」「十步」係比喻短距離,「芳草」則是比擬賢良之才。
2、正是!此點俺在課堂上有言。
3、對,不過,前者是指以行動或語言對他加以糟蹋;而後者僅用於語言上的侵犯。
※ 1.虛無縹"還是 虛無縹""??
2.如雷""耳 還是 如雷""耳呢??
答 1、依俺詳查《中華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得知:「如雷貫耳」、「如雷灌耳」皆對,要記住哦! 2、「縹緲」才對,無「縹渺」一詞,確定!
傾軋是何意?與猜忌有何不同,謝謝。 
答「傾軋」是指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相互掣肘,亦即人事上之較勁、比腕力之意。
「猜忌」僅是心理層面而已。 
※ 於部屬上呈公文書中有出現 一語,應作何解釋?
答 此詞係舊式公文之用語,意謂「事情頗急,請求上司便宜行事」之意;在現代最新公文格式中,為免流於八股化,已甚少用此語。
※ 學生想請問一詞『莫名其妙』的名
您之前有強調過是是『名』
而學生特地去買了一本三民出版社的成語典,是兩者皆通。
可是,我上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查詢
答案也是:兩者皆通
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一句話,要問一村姑蠢婦,那自然一世也莫明其妙。」亦作「莫名其妙」。
學生到底要寫哪個名或明才是正確用法?
答 是的,二者咸可用,不過,似以「莫名其妙」為佳,一來其乃約定俗成之用法,二來又表示「難可名狀之奇奧」,較符實質。

※ 我分別在兩本書中看到這兩則,想請教老師哪一篇才是正確的資料?
1.「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
  內容:晉國的中牟沒有縣令,晉平公問趙武何人適  合當縣令,趙武推荐刑伯子,晉平公又問趙武誰適  合當內庫府的長官,趙武認為自己的兒子可勝任。
2.「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
  內容:春秋時期,晉平公為了南陽縣縣長的缺額詢  問祁黃羊意見,祁黃羊認為由解狐來擔任最適合不  過,晉平公又詢問誰適合當朝廷裡的法官,祁黃羊  推荐自己的兒子祁午。

答 「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二者之意皆對,惟第二則方符合史實,見《春秋三傳》及《韓非子》、《呂氏春秋》。

題名:義與利 作者:金庸
振古以來,《論語》曾留下振聾發聵之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誠然,重義者,恰似朋友之情;重利者,有如仕宦之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此則亙古不移之理。然而,鑑古觀今,人們均為「利」字所趨,夤緣取祿,如蟻附羶,流芳百世者寡,遺臭萬年者眾,豈可不慎!揆諸當世百態,徵逐利益、忘義倒戈之徒,莫不是只為自身之利著想,更甚者,其貪婪醜態百出,極盡巧取豪奪之能事,令人不齒!惟仍有諸多狷介戇直之士,願秉初衷之義,珍惜名分,不與世沉浮、不同流合污,誠屬難能可貴。
  盱衡世局,能擺脫名韁利鎖者已不多見,僅少數之士,能保兩袖清風之舉,其不失為現世濁流所尊,由此可見,「無欲則剛」之高行,依然存於人們心中。進一步析論,「義與利」不啻存乎一心,亦是惡窳之首,就端視個人如何抉擇與把持。《禮記》有言:「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此猶如天平一般,稍有一絲偏頗,其後果不難想見!質言之,倘若「利」字當前,在其眼中但見名利,即遑論有義可言。
  《左傳》嘗留下顛撲不破之言:「居利思義。」《淮南子》亦言道:「小利破義,小義破道。」我們萬不可只貪求一時之利而忘卻義之存在,胡林翼曾發出與重心長之語:「是非不明,節義不講,此天下之以亂也。」凡此,皆在在楬櫫了操守之重要性,萬不可昧著良心,言守德之義,行害德之實。準此,身為一位公僕,當下就該決定要步上康莊大道,或是沉淪於見利思遷的淵藪。
  綜上所述,諸如《傳家寶》所論:「無愧於事,不如無愧於身,不如無愧於心。」須知「義與利」的分野,僅有一線之隔,一念之差。紛至沓來的利念,往往考驗著我們的心志,淬煉著群眾的節操,惟有將「見利思義」存乎於心,行仁義之事,取正當之利,方不至於欲深谿壑,此即為面對義利之道,更應是為人的根本原則。

如何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
提昇道德、維護紀律、改善風氣、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乃當前政府和人民共同致力的目標。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物阜民豐則生計充裕,仰事俯畜,不虞匱乏,《管子》一書言道:「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治易;民貧,則治難。」此自有顛撲不破的道理存在。然若只求殷富而不教民,則人民逸豫而無教化,以致不明禮法,趾高氣昂,泄泄沓沓,因循怠慢,實非社稷之福。
然則,實言之,在國家現代化的過程中,常偏重維持物質環境的經營與提昇,結果形成以「物質主義至上」的人民,導致物慾橫流,利令智昏。準此,一個社會除了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外,仍需有具備高尚、敦樸之人格的民眾,才是健全的家邦。
長期以來,政府暨民間團體致力於經濟建設,戮力改善生活品質,其鵠的即在使全體國民都能安和樂利、不虞匱乏,令社會安定和諧,風氣敦厚樸實,環境淨化清新。可是在民生富庶優沃、經濟高度發展之後,隨之而來的是部分人們的利慾薰心,見利忘義,名韁利鎖,人際關係淡薄,道德觀念式微,處處充斥著聲色犬馬與紙醉金迷之窳況,相對的亦使得諸多干犯法紀之事紛至沓來,此實非人們在經濟飛軒而上之後的初衷。
揆望今日環境之所以令有識者深憂,究其因,不外是社會型態丕變,迫使一般人價值觀念產生變化。曩昔在農業社會裏,崇尚勤儉質樸的行為規矩,安分守己,樂天知命。可是當傳統風貌一躍而為工商型態之後,便四處瀰漫著一股濃厚的商業營利氣息,不論在有形及無形中,傳媒鼓動著人們追求富貴利達,一味地標榜諸多成功者之典範,一些下階層的黎民在半籌莫展、坐困愁城之際,只得見風轉舵,乘時趨利,狡黠者使用詐術,強項者鋌而走險,逐步造成整體風氣的敗壞。其次,教育的缺失亦難辭其咎,本來,教育乃在造就完美人生、培植高貴品格,但以今日觀之,只有繁重的課業以及對成績的嚴厲要求,缺乏對莘莘學子之心理的了解與生活的陶冶,久之,遂讓來自各個家庭的子弟滋生功名思想,動輒上演因人格不健全所發生的憾事。而其它的外環因素,則在法治精神無法正確培養,事實上,我們是一個法律成文的國家,每一道法律的擬訂必然經過完密的程序,惟今日風氣暨環境變遷極為迅速,法律之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嚴重不足,甚至有不少漏洞可鑽,無以產生懲儆作用,日久,人民的觀念與期待自然被扭曲。
準此而言,今後要切中時弊,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必須落實下列數項工作:
一、重視生活教育,提振國民精神:生活教育,旨在灌輸國民正確理念,教導人們如何調整人生,發展個人潛能,以適應社會生活。使全體民眾洵具備生活上應有的知識、技能與素養,得到上乘的充實生活。其大纛則在激勵人格中原有的良善本性,進而建立正面人生觀,在道德實踐、義務履行中,導正偏斜的狹隘觀念,如此,社會自然安穩和諧。
二、推動倫理建設,創造和諧氛圍:今日社會潛在的危機,在於國民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但實質內容卻未隨之攀昇。由於精神的空虛與疏離,人們常迷失目標,沉耽在多元化的時代空間裏。緣此,朝野之間必須重視培養新倫理,以公德取代自私,以樸質淳厚驅除侈靡頹廢,建立一股積極、奮發、健康的新風氣,使我們家邦成為一塊安寧而不放蕩、富裕卻而不奢豪、自由又不越軌的淨土。
三、擴大媒體功能,宣導社會教育:大眾傳播媒體,具有快速而又深遠的影響力。能在無形中轉變社會之價值觀、人際關係、文化傳統。我們衷心地期盼媒體能善盡一己之責,恪守職業道德,多報導溫馨感人的事件,少流佈腥羶誣衊的緋聞,如此一來,大眾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社會風氣必然產生激濁揚清、振衰起弊的作用。
四、加強法治建設,確保社會安寧:「禮」與「法」原是一體之兩面,二者如同唇齒相依,法律是建立安居樂業之生活環境的主導力量,欲維護安寧,必賴其強制力量,以排除違法所構成的損害,進一步制裁犯法者,加強阻嚇作用,藉以減少反社會行為,使人民皆能在良好秩序的環境中,共營和諧的富庶生活。儻日久成習,養成守法的習慣,自然能造就一個「以禮為上」的理想畛域。
一言以蔽之,富而好禮的社會,是國民生活素質提高的表徵,亦是全民一致的期望。在我們邁向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大幅進展之餘,廉潔守法,知禮達義,正是全國上下的最重要課題,只要全民對此有所認知與正視,彼此凝聚共識,胼手胝足,悃款蹈赴,黽勉從事,相信一片繁華富裕、崇尚禮儀的榮景,勢將來臨。

妙筆生花可以用在形容畫圖方面
但是在形容文章上面可不可適用呢??
答 你弄反了,「妙筆生花」是形容才思敏捷、文筆高雅,非指畫畫方面,其乃專指寫作方面。
※ 「浮雲」二字可以比喻成榮華富貴嗎??? 所以遊子被矇蔽之後就不想回家.... 有藉物寓意...
答 自古以來,諸多的文學作品中,皆把「浮雲」當作「遮蔽君王的小人」,正因為有這些奸佞一手遮天,是以忠貞君子動輒被放在外,不得歸於廟堂之上。
※ 1.沉痾已深與陳痾以久這兩句語意相同嗎?
 2.學生想請教公文之書寫格式:是從第一行東西向13格 之第一格開始橫式書寫亦或南北向22格之第一格開 始橫式書寫?
答  1、「沉痾」為是!
 2、前者為是,但要注意公文之標準格式,:發文單位之位置要置中。
流連忘返=低迴不已
好的方面均可通用,壞的方面則以前者為宜;後者多形容文人在某處踟躕徘徊,或構思文意、或睹物思情。
※ 信封上有「收」、「啟」、「台啟」、「大啟」「道啟」……,那下面兩種情況,各該用什麼比較適合呢?
1.基層行政機關寄稅單或公文給民眾
2.基層行政機關寄公文給財政部
答:
1、台啟
2、鈞啟
※ 背水一戰的是誰....破釜陳舟的又是誰...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出現在那篇文章
答 1、韓信    2、項羽(「破釜沈舟」才對!)   3、屈原〈卜居〉。
※ 請問老師:「不刊」昰什麼意思?
「刊」乃削除、修改之意,「不刊之論」即是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重要言論!(出自西漢末揚雄〈答劉歆書〉)
※ 請問計劃跟計畫 提昇跟提升 如何區分呢
「畫」通「劃」,「昇」通「升」;不過,「計畫」、「提昇」較佳!
※ 「徒善不足以為輕,徒法不足以自行」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1、參見俺作文課本之末八篇文章,皆與司法之論題有關。
2、孟子主張「德治」與「法治」並重,當並行之!

※ 法不阿貴...是法治的不二法門...
什麼是"法不阿貴:偏袒    法不阿貴 = 法律不偏袒權貴
出自韓非子 有度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 Q.下列各子題中的文句,運用哪些修辭技巧?
1.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2.讀書為考試,考試為升學,升學為留美。
3.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4.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5.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

1、回文
2、頂真 兼 層遞
3、類疊
4、反詰
5、對仗
※ 老師~你說哀是喪母~孤是喪父~
古代皇帝的媽媽~為什麼自稱哀家~
哀家是什麼意思 
答: 此在古典小說中常見,通常是太后或皇后之自稱。其乃故作謙虛之態,表示一己是不幸之人,國無母位,而被自己所佔,一來又可向平民布衣顯示個人是不得已而居此位。(唉~得了便宜又賣乖!)

※ 1. 以下對聯「建智培英裁oo, 德仁毓秀先生」,oo中填入何者較佳?
a...學士 b...後進 c...英俊 d …棠棣 答案是 B....可是為什麼是B呢??搞不清楚。
2. 四字的「題辭」,最好是「平開仄合」或「仄起平收」,下列何者不是「平開仄合」的例子?
A…花開並蒂 B...妙選東床 C…良綠宿締
D...里仁為美 答案是B…
我的疑惑是 什麼是 平開仄合什麼是仄起平收呢??答案為什麼是B呢??煩請老師解惑,謝謝^^
1.
「建智培英才oo, 德仁毓秀先生」
下聯的「生」是平聲,上聯的最後一字找仄聲
「後進」正好對「先生」,所以答案是b
2.
A、花開(—)並蒂() B、妙選()東床(—) C、良緣(—)宿締() D、里仁(—)為美()
平開仄合:第二字用平,第四字用仄。
仄起平收:第二字用仄,第四字用平。 所以答案是B

作文:
  1)至聖鮮師孔夫子曾留下顛撲不破之言……
  2)………。詢然,…………
  ==>總復習班的老師說不可寫這些,以及成語、名言佳句。他說現在的點試委員不看這些 八股詞語。 請問,這樣是正確的嗎?
3.公文:要縮寫的項目-
  1)檔號、保存年限、地址、聯絡方式
  2)「發」「發」「速」「密」「附」
  ==>總復習班的老師說不必縮寫。 請問,縮寫是正確的or不縮寫才是正確的?
:
1、俺亦不明其故。
1、鮮先 詢→ 洵 點
俺的論文指導教授是彰師大副校長,亦身為國家典試委員多年,其常殷切叮囑此言;聽俺的,他人或恐無此功力,故作此說,令人欷歔!
3、公文中不縮寫方為正確!

※ 有人寫給乾隆皇 祝他生日快樂的.....
上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下聯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反正 那句對聯加起來就是141
那是怎麼算出來的呀.........
上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60x2+3x7=141
下聯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70x2+1=141
花甲就是指一甲子 一甲60年 花甲重開就是60*2 "三七歲月"算法類似"二八佳人二八佳人意指16歲青春年華少女 三七歲月就是三七二十一歲囉~
"年近古稀"的古稀就是70歲 古稀雙慶自然就是以70*2計算 "內多一個春秋"的春秋就容易了 一個春秋的循環就是一年

※ 昨天 李遠哲博士 發表了一篇聲明
其中 提到 "止謗莫如自修請問她的出處 及 解釋 為何
國文作文題目有可能以此為題嗎 ?
止謗莫如自脩:阻止別人的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養自身。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王昶傳:「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斯言信矣。」或作「止謗莫若自修」。

※ 分點的第二行要從頭第一格寫起還是對齊"重整生活教育........."""字呢?
:分點的第二行從頭第一格寫起!

※ 關於「剎那」與「霎那」的區別?
「剎那」意同「霎時」,皆是短暫時間之意;無「霎那」一詞。

※ 您説宵衣旰食的旰是半夜三更
我查字典卻是傍晚日落的時分,那不就是下午五點到七點,酉時,謝謝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杜甫〈送樊二十三侍郎御〉一詩,其皆作「晚上」之意,並未言明幾時;後人多用之指夜晚。不知你所查得「旰」是「傍晚日落的時分」係從何處所出?請告知,謝謝!

想問一下金庸老師,有個俗語,我忘了全文是什麼了!"只許官方..,不許百姓點燈"正確全文是什麼?它出處是哪裡啊?謝謝還有"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親"之順序是這樣嗎?讎和仇及內舉不避親和不避子都可相通嗎?它出處是何處啊?
這兩個感覺上都是很簡單的,有點不好意思問老師呢!!謝謝老師哦!
:
1、出自南宋陸放翁之《老學庵筆記》。
2、二者確實相通,出自《左傳》、《呂覽》,可參見俺放的另一篇文章。
※ 加速蓬勃發展....有進似成語嗎
答 促進飛軒而上  促使飛騰而起  使其鳶飛魚躍  加速迅疾騰躍
※ 「下焉者」更不惜下海以援交...
請問這裏面下焉者指的意思是什麼呢??
另外""符號時要佔一格嗎?...
答  「下焉者」乃「更其次者」、「更差者」、「更爛的」之意。
另外,參加任何考試,寫作文章,標點符號皆各自佔一格!

成語有一個是「亡羊補牢」,當老師念ㄨㄤˊ可是我用志光出版社勞保局考試用之國文題庫本問過,作者給我以下之回答「司法考試曾考過「亡羊補牢」一詞中的「亡」字讀音,所有字、辭典均載明為「ㄨㄤˊ」,而考選部的答案為「ㄨˊ」,本題我上課時即曾明白告知學生原典中的答案為「ㄨˊ」,事實證明果然如此,搏君ㄧ粲。」,那請問老師,到底是那一個才對的呢?謝謝。
答:唸「ㄨㄤ」為是!此語出自《列子》、《戰國策楚策四》,在先秦、漢代典籍中,此字唸ㄨ時,一概作「無」之意,如:子夏曰:「日知其所亡(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又,司馬相如<子虛賦>:「亡是公……」、《史記李將軍列傳》:「軍亡(無)導,或失道。」皆是實例。
唸ㄨㄤ時,多作「遺失」、「逃跑」或「死亡」解,是以此字唸ㄨㄤ。(例子繁多,不勝枚舉!) 

※ 各位大大有誰知道"躐等已進"的意思?

答 語出《禮記》,意謂:逾越等級。

※ 請問一下金庸老師,國家考試的作文可不可以用台灣俚語啊?例如:歪嘴雞也想吃好米等等,之前老師上課好像有說過了,但是我有點忘記了!真抱歉!!
答: 可用世俗智慧語,但有個前提----要高尚,不可流於低劣鄙俗!

........曰:「..........。」    ..........有言:「..........。」  ..........曾言:「..........。」
..........嘗言:「..........。」  ..........曾記載:「..........。」 ..........曾道出:「..........。」
..........有所訓示:「..........。」  ..........有所明訓:「..........。」 ..........曾訓示後人:「..........。」
..........曾語重心長地說過:「..........。」  ..........曾道出一番人生真諦:「..........。」
..........曾留下振聾發聵之語:「..........。」  ..........曾留下顛撲不破之語:「..........。」
..........曾留下醍醐灌頂之言:「..........。」  ..........曾說過一句金科玉律:「..........。」
..........曾留下千古不朽之名言:「..........。」 ..........曾說過一句不刊之鴻論:「..........。」
..........曾留予為政者絜矩之道:「..........。」 ..........曾提出針砭讀書人之語:「..........。」
..........曾說過有如暮鼓晨鐘的話:「..........。」 ..........曾留予後世當頭棒喝之語:「..........。」
..........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參加公職考事試,凡欲以個人意見作答(:申論題、作文之分點論述......),請記得:一律以「依個人之見」、「以筆者見解」、「就敝人管見」為主,不卑不亢,心意可佳;切莫用「淺見」、「愚見」、「鄙見」、「拙見」、「劣見」,此些用語雖表示謙稱,然難登大雅之堂,頗會令人啼笑皆非!注意!!
若非得已,只好用立可白,但要記得將寫錯而點掉之字補上,且用尺和筆將點掉的格子畫回原線,使無缺漏破處,務求完美!還是一句話----儘量少用為佳,以免破壞整體美觀!切記!!
在參加公職考試時,凡稱到書名,一概用《》符號,:《東萊博議》、《顏氏家訓》;稱到篇名(某文章),則用<>符號,:司馬光<諫院題名記>、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各類標點符號一律各佔一格,切記!

在學術界均對此有一共識,茲說明如下:
若你寫作學術論文(博、碩士論,或國際期刊),則一律要在人名旁加上私名號、在書名旁畫上書名號;私名號乃直線,書名號為曲線。然在參加任何一項考試時 (升學、證照、公職......),為節省時間,且避免不必要之麻煩,遂不用強求畫出此些符號,祇需就篇名畫出< >及書名畫出《》即可!這樣瞭解了嗎?---鯉魚躍龍門!
建議買一本《名言活用辭典》,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周宏溟編著;其內容是應有盡有!(四處皆買得到,原價550,舊書攤才賣120元左右。)

壹、辦法型:

審題:
凡題目中有「如何……」、「怎樣……」、「……之道」、「……的方法」、「……的途徑」、「……之我見」等字眼,其用意乃希望作者針對某問題、某弊病,提出辦法加以解決者,均屬之。(倘無以上字眼,然假設性冠上之後可說得通者,亦屬之)

歷年此等類型之題目:
1、 如何導正社會風氣
2、 如何重建校園倫理
3、 如何發揮團隊精神
4、 如何建立書香社會
5、 如何迎向未來
6、 如何自我提昇服務品質
7、執法與守法(並無以上字眼,然冠上之後依然是此等類型)
8、論厚植地方實力之道
9、論如何擴大延攬人才
10、怎樣防止經濟犯罪
11、如何在工作中獲得樂趣
12、落實文化建設的途徑
13、提昇生活素質的途徑
14、如何培養敬業精神
15、公務員怎樣才能奉公守法
16、如何利用周休二日
17、如何建立正確價值觀
18、論「戰勝自我」之道
19、全民抗疫,共建台灣命運共同體(並無以上字眼,然冠上之後依然是此等類型)
20、母語教育之我見
文章架構:
第一段
(強調主題重要性)——
先闡釋「主題」之重要性及影響力,從正、反面(亦即做到與否)言其理由,以凸顯主旨,立下根據,作為後文深入探究之伏筆。若能在首段中即引經據典、運用豐富詞彙、名人嘉言,文從字順,出語不凡,氣勢磅礡,鄭重其事,態度嚴正,意境高雅,勢必是最具說服力的方法!

第二段
(舉實例陳述)——

承接首段所言,綜論「主題」與「歷史事件」或「社會環境」的關聯性,客觀而公正地言明欲解決事件的實際層面、現象,照實議論不加隱諱,並順勢舉實例以求真切呈現(依題意適切地鋪陳歷史典故、人物事蹟、焦點新聞、流行話題、環境弊病),以作為後文第三段之前提,如此方能有憑有據,俾配合主題而不致流於空談。

第三段
(分點論述,擬構辦法)——

在以第一、二段為前提的情況下,採以分若干標題的方式(一般以分四~五點為最佳),直對惡窳、弊端所在,具體歸納出、提揭出因應之道,儘可能將題目所言之「主要問題」解決;所列之標題要放寬層面,顧及各角度,涵蓋一切做法,勿有遺珠之憾。此為全文之重心,定要好好發揮!

第四段
(問題解決,迎向希望)——
除呼應前文所敘之外,並以「勸勉」和「期望」的語氣,對問題解決之後(or達成理想目標之後)的社會國家之前景作一番憧憬,一方面期許國人同心勠力,朝向鵠的邁進;一方面描繪大體藍圖,勾勒前瞻方向。不特予人有期待希望之感,甚而對未來深懷信心。

另外,考勞保局的要注意此些範圍:
1、中國歷史上二十一位被尊為「聖」者之生平事蹟、重要著作。
【說明】:明瞭歷史上重要人物之生平、學說、創作、思想、特性,及其之所以被尊為「聖」者之由,可作為深入探究中國學術變遷之磐石。

2、直(橫)式標準信封格式、傳統書信稱謂暨寫作格式。
【說明】:儘管時代已丕變,現代人多以電子網路或手機來聯繫,然在長久的歷史傳承中,書信是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溝通橋樑,以書信表達心意乃人之常規;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環境裏,此等禮數依舊有其不可磨滅之價值,藉由書信的傳遞才算是正式禮儀(包括:各類公文、信函、請柬、訃文、自傳、履歷表、介紹函、推薦函……),是以,熟稔正確書信之寫作格式,自屬刻不容緩之要務!

3、各類詩體(絕句、律詩、排律、古體詩、樂府詩、現代詩)、詞體(小令、中調、長調)、曲調(小令、散套、戲曲)形式之判定。
【說明】:一首詩作,除了題材和意趣之外,最重要的即是其體式,倘能極為明顯地判定出是何種表現形式,必能進一步研析其章法、意境,找到一把洞悉文學堂奧鎖鑰。中國是一個「詩」的民族,自來文學家都將文體的類型概分為:詩、散文、小說、戲劇四類,而「詩」絕對是其它各類文體之濫觴,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及:「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詞。」這就是針對詩、詞的文體發展而論的;能區分詩、詞、曲之不同型態,勢能掌握文學演變之源流,

4、平仄、對聯、雙聲、疊韻、衍聲複詞(聯緜詞)之認識與判定。
【說明】:這個項目是瞭解文學語言的工具,其有以下四個特點:(一)語言自有的意義和文法組織;(二)語言所產生的節奏;(三)語言所構成的最基本單位分子;(四)語言所生出的餘意。尤值得一提的是,各類文學的節奏彼此間之交替與錯綜,以及由節奏變化所產生的律動,充分展露出語言自身的音質美。這可讓人們在欣賞文學之際,一併感覺語言多變的趣味性及實用性。

5、先秦「九流十家」代表人物、主要學說思想及流派。
【說明】:「九流十家」之名,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其乃象徵一個思想的黃金時代,眾家學說紛陳,彼此辯駁、詰難,後人視之,或可窺見各家不足之處、或可明白亂世中以學說自保之由;此範疇甚廣,然若能清晰地洞察各家各派之異同,由「同」見「異」,從「異」尋「同」,適足以奠定未來深入研討中國民族性的基石。

6、對內、對外之人際關係稱呼(包括:應用文之特殊用語)。
【說明】:中國自古向來為禮儀之邦,講究人際關係的禮儀,在現代看來,有些固然是流於客套,不過其中有不少仍然適用於正式場合,且予人尊重與互敬之感;一言以括之,對人要尊稱,對己要謙稱,消極面是為了委婉含蓄,積極面則可展現出高貴的君子風範,以呈現出個人之明禮知義。

7、文字學(六書形體之判別、中國文字發展、各類書法字體辨認)。
【說明】:文字、聲韻、訓詁,古代合稱「小學」,即帶有「初等學問」、「入
門之學」之意,而此部份是莘莘學子們最弱之一環,究其因,不
外是生活在現今環境裏甚少運用之故,然為了應付考試、取得崢
嶸頭銜,不得不面對之,祇要有了基本概念,欲作一整體之巡禮
亦當不是難事,此可從字形字體之變化過程著手!

8、人生各階段年齡之代稱(如:垂髫、破瓜之年、耳順、耄耋之年)。
【說明】:近年來,不論任何考試,命題委員率皆偏好出此種題目,其目的或許是為了讓人們對一己之歲數有概念,能正確表達,並藉以提昇(或說是提醒)現代人對古人自稱「年齡方式」的認識。

9、各種修辭名稱、方法與技巧之分析。
【說明】:修辭技巧甚多,大致區分如下:
一、感歎     二、設問  三、摹寫    四、引用    五、轉品    六、婉曲   七、夸飾
八、譬喻     九、借代  十、轉化  十一、倒反  十二、象徵  十三、示現 十四、類疊
十五、對偶 十六、排比  十七、層遞  十八、頂真  十九、回文  二十、錯綜 二一、倒裝  二二、跳脫  逐一辨認,才能將一篇作品作最詳細之剖析,且實際運用在個人寫作上!

10、各類成語、詞語、熟語、生活習慣語、俗諺、俏皮話、歇後語之認識與運用(包括:正面、反面、讚美、批判之固定用法)。
【說明】:大凡重要成語皆有典故出處,別有一番閒趣,讀之而思之,可融
入意境、發人深省,其它各種詞語亦然,夫子所謂:「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誠然,熟諳語言之美,當可使心
靈福至,進而滌愁袪煩、充實內在、淨化思緒、涵養氣質,身為
讀書人,不可不通曉各類語言之奧妙與況味!

11、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說明】: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首開平民教育風氣者,其本著「因材施教」、「有
教無類」之信念,倡導一般平民皆可接受教育,打破了王官世守、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素王」,司馬遷《史記》首稱孔子為「至聖」。嘗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所到之處向諸侯暨貴族宣導仁政;其中心思想總歸起來是「仁」,主要學說見於《論語》及《禮記》等典籍中。《論語》一書非孔子所親作,乃是在夫子過世約三、四十年之後,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纂輯而成。另外,孔子作有歷史著作《春秋》,其目的在於褒善貶惡,端正君臣名分,期使亂臣賊子懼。
孟子是孔子學說、思想之繼承者,與孔子並稱「孔孟」,孔孟儒學乃為中國文化之主流。其主張「民貴君輕」、「長幼尊卑」、「為政以愛人為本」、「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且強調:「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愛有等級)。推崇「王道」,反對「霸道」。亦嘗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向諸侯們勸說實施愛民政策,並極力陳說戰爭之禍;其中心思想總歸起來是「義」,主要學說見於《孟子》一書。《孟子》一書為孟子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作,再由孟子潤色而成。

12、錯別字辨正

13、文意分析(作者用意、隱含旨趣...........)

想請教您,在作文改橫式後,標點符號中的私名號及書名號用法仍同嗎?因為在上課書中及講義上沒看到這兩種標點符號,有時書名還是使用夾註號,讓學生我有了這樣的疑問,煩請老師位學生解惑,謝謝

切記----參加國家考試並非是寫作學術論文,是以可不必著重於書名號及私名號,畫出不加分、畫錯被扣分,何苦呢?若援引書籍,可畫《》符號,:《公羊傳襄公五年》、《昭明文選》、《東坡志林》......;倘引用章篇,則用〈〉符號,:〈禮運大同章〉、〈岳陽樓記〉、〈正氣歌〉......等。

請問寫公文時,附件和辦法可以同時寫嗎?如果有寫附件,辦法可以不要寫嗎?謝謝您的解答。一般來說,參加公職考試,凡是「函」大致上皆要寫三段式的,:主旨、說明、辦法。
倘題目中有指明附件,則於行文中要註明之;若無,則不必自行寫出;,儘管寫出附件,亦需詳述「辦法」一項(3~5),此要項不可或缺。記得哦!

別再問了啦,俺說過285,第二列自頂格(第一格)寫起,好呗!

論說型文章

1、多背成語及詞語、名言佳句、聖賢家法、世俗智慧語
2、多記誦報章之專欄文章暨社論、文學副刊
3、遠離嬉痞式、戲謔式之語言環境,以講求高雅、上品為鵠的!
4、多練習寫作,老師及同儕之間切磋琢磨,日久,必能精進不已!


恩 想請問老師通常 國家考試的 作文加上公文~
都有一套 扣分的基本模式嗎譬如說~作文最高給到幾分~這樣的規定嗎?...
那差不多多少分 才算是不錯呢?.
答:是這樣的,依過去俺之教學經驗,以及與學校同仁間的閒談,得知--大抵上,考上公職者之國文科分數(總分)約莫是6676分之譜,然亦有以5658分上榜者,不過不多就是了;最理想者乃是70分以上,雖不敢保證絕對及第,但只要獲此等分數,必然是對一己閱讀能力暨文筆的一番肯定,當然啦,能得到76分、甚至80分以上者,可被眾考生視為佼佼者囉!(俺在補教界以來,以民國93年台南志光一位初等班男學員之國文成績最高--85分,上榜了,真厲害!其訣竅在於多觀摩、多記誦、多練習寫作、多與老師或同儕間切磋琢磨。)
※ (人之為學有難易呼?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請問老師出自何處?
答: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 老學究一詞何解?
答: 「老學究」一詞本是在科舉時代對私塾夫子之稱呼,指一些學問淵懿廣深、品德冰清玉潔之老先生,多用以形容篤守聖賢家法、中規中舉之讀書人.........。今隨著時代之改變,反成為了「不識世面的讀書人」之代稱,頗有「老古板」之意味。


請問空谷""音還是空谷""?
答  「空谷足音」為是!語本《莊子徐无鬼》:「夫逃虛空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意謂:難得可貴的人物或言論。

※ 白丁是否有專只男生之意呀?
「白丁」有四種意涵----
1、落第而未取得功名者。 2、目不識丁之人。 3、平民、百姓。
4、隸屬軍籍的壯丁。
※ 金庸老師以下有些字不會區別可否告知謝謝
1.(1)"" (2)""
我認為應該是(1)
可是講義寫第(2)
2.(1)個別(2)各別
我認為(1)個別是指自己
(2)各別是指很多各類別
是否正確呢
:
1、兩字相通
2、是

※ 請問: 1.滿目創痍,瘴雨蠻烟,這二個字詞有沒有錯誤處? 2.用進癈退說,旨在強調:
(a)善用時間(b)廢物利用(c)平常心處世(d)日新又新 答案:d----可是應該c才對吧?

: 1、「滿目瘡痍」才是! 2、「瘴雨蠻煙」為是,語出辛棄疾〈滿江紅〉。
3、「廢」才對!你想看看:凡事用之則精通,捨之則退化,這不是鼓勵人們要精益求精、日新又新嗎?(d)沒錯!!
※ 請問"橘遹淮為枳"是何意思呢?謝謝
意謂:環境改變了,本質亦隨之有所變化,且愈變愈差!語出《晏子春秋》。

※ 為什麼莊子的這篇寓言是在說明順生養性的道理老師可以稍微解釋一下他的寓意嗎?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 魯侯禦而觴之於廟 奏(九韶)以為樂 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 不敢食一臠 不敢飲一杯 三日而死 
順其性,不桎梏其飛;
任其翱,不捆縛其翔;
若愛之、憐之,供其水,給其食,卻約束之,猶傷其本性也!
※ 請問金庸老師,鐘靈毓秀的鐘跟鍾是否相通?
我在網路上的成語辭典裡,找不到「鐘」靈毓秀,只能找到「鍾」靈毓秀。謝謝! 
答  第九篇古時,「鐘」、「鍾」二字作樂器之名,可通用;餘不可通。 鍾靈毓秀之「鍾」係指"聚集"之意,不可作「鐘」,你說對了!

※ 將違法者移送檢調機關偵辦,不容寬待。
請問﹕ 應該用<寬貸>才對啊。 是否可通用<寬待>? 
「寬貸」一詞是法律上專用之詞,較具嚴肅之意;「寬待」一詞是日常口語,指寬宏大度之善待,而不帶有"饒恕"之意。

一般學校老師教學生的:(請注意第三點第四項)
考試作文指導
一、注意作文題目的基本要求:
1.字數:題目規定幾個字就是幾個字,想被扣分,就隨便寫吧!
2.文體:抒情、議論、記敘、計劃、碑文等
3.作者身分或人稱:我就誰?高中生、校長、廣告商、老師、客觀的第三者
4.寫作對象:就是這篇文章是要寫給誰看的。
5.段落:題目規定幾段就是幾段,還是那句老話,想被扣分,就隨便寫吧!。
6.題目提供資料的運用,要去蕪存菁。
二、作文寫作步驟及技巧:
1.明確審題。
2.確定全文主旨。
3.注意各段段落大意。
4.設計章法結構。
5.善用各種修辭法:擬定幾種你拿手,每次必用的修辭法。
6.善用各種句型:不要每句都是敘述句,要能交錯使用句型,如:疑問句、激問句、假設句、因果句、選擇句、表態句、有無句、判斷句……等。
7.舉例論證:言例和事例,分類背誦。
8.一定要有結論。
三、作文注意事項及易犯毛病:
1.注意時間的掌控,別忘了還有選擇題啊!
2.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請依規定使用,千萬不要自創或亂搞。
3.注意字體大小美觀:試想閱卷老師在改了幾百份作文後,突然出現一篇字小又醜的作文,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所以字小又醜的人,練練硬筆字吧!
4.注意立可白塗改處,塗改過,一定要記得補上。能不用最好不要用,寫錯字,畫兩槓即可。
5.字跡墨色力求清晰:請用藍黑色的原子筆或中性筆,千萬不要用鉛筆、鋼筆(遇到水會糊掉)、油性筆(立可白蓋不掉)。
6.不要反駁題目,批評出題老師不對之類的。這是作文,不是批鬥大會,可別亂來,否則就是離題,直接給你零分了。
7.不要有錯別簡字:不確定、不會寫的字就不會寫,換個同義詞或近義詞吧!
8.儘量不要插補缺漏字詞,先想清楚再寫,以免影響版面美觀。
9.除非題目另有要求,否則宜以自己(高中生)為出發點,寫自己親身的所見所感,才能感動讀者(就是閱卷老師啦),千萬不要造假瞎扯。
10.確定每一句的主詞,不然一句之中主詞千變萬化,會令人不知所云。
11.請使用、善用、多用正確的句型,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如果…………」、「與其……不如……」、「不但……而且……」、「即使…………」。
12.不要在末段才扣題,以免讓閱卷老師誤以為你離題了,提早把你fire出局。
13.不要向別人(你)說教,一直要「你」怎樣怎樣。
14.不要用「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的呼告,看到這種敘述,我只有一句話:「誰是你朋友啊?」。
15.不要用「我覺得」、「我認為」、「我想」……來開頭。
16.不要用不確定的敘述,如:「在某一本小說的某一章的某一位主角好像曾經說過我不太記得的一段話」、「在某一齣我不記得片名的電影其中的某一句對白,大概是這樣說的」。
17.不要一直「的的的」的連用,如:「我的書桌上的一本書的一句話」。
18.中文有時可以不用「一個」的量詞。
19.不要有冗詞廢話:如「一直住在大海旁邊的我自己的媽媽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外婆,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之類的,不就是「住在海邊的外婆曾說」就可以說完了嗎?
20.不要在作文中暴露自己的身分,如:寫上校名、學號、姓名之類的。同學!想要出名不是用這種方法的,這是會被扣分的喔!
21.不要在作文卷上寫無關作文的圖文,如畫畫、罵出題老師、寫髒話之類的。
22.避免西化的句法。
23.不要用西化標點,如: 
24.數字宜用國字小寫。
25.日文、英文、鄉土語言請斟酌使用。
26.不要扯政治議題,押錯邊,你就完了!
五、學期作文簿的要求:
1.封面背後的篇次題目欄要記得填寫,並請註明繳交日期。
2.如有錯字,請在頁首訂正欄改正。
3.如有發作文講義,請先黏貼在該次作文之前,而每一篇作文請從新的一頁寫起,每篇作文最後請留一頁讓老師寫評語。
4.題目在首行,空四格,每段開始空兩格。

正確的標點符號
, 。 、 ! 「 」 『 』 . : … …
其他常見符號
〈 〉 《 》 ╱
920904二上第一次作文
文字馭 第43單元 聯想寫作(一)
注意事項:
1.請先留一張空白作文紙,以老師批閱暑期讀書心得。
2.請將聯想串聯寫在該篇作文的第一頁。
3.請於第二頁開始寫作。作文題目自訂,請針對自己文章的主題,訂定適當的題目,題目宜簡潔,不要過於口語或冗長。
4.文長500字以上,至少四段。
5.請勿抄襲文字馭的參考範文。
6.請於當天繳交,遲交一日扣五分。請將繳交日期註明於作文簿上。

金庸老師整理出人名暨書名之全銜稱謂,予眾人分享(待續)
年代 人名或﹙書名﹚ 名稱全銜
春秋 姜尚 西周開國名臣姜子牙
西周開國名臣姜太公
春秋 管子 春秋初年齊國名相管仲
春秋 老子 道家開山祖師李耳
春秋 孔子 至聖先師孔夫子
春秋 曾子 孔門弟子中最孝順者曾參
春秋 墨子 墨家鉅子墨翟
春秋 晏子 春秋末年賢人晏嬰
春秋 孫武 春秋末年吳國軍事家孫武
春秋 伍子胥 春秋末年吳相伍員
春秋 ☆左傳 魯國太史左丘明之知名著作左傳
禮記 儒家重要經典禮記
戰國 ☆呂氏春秋 秦相國呂不韋召集門下客所共編之呂氏春秋
戰國 商鞅 戰國時期秦國名相公孫鞅
戰國 韓非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戰國 莊子 道家學者莊周
戰國 孟子 亞聖孟子

年代 人名或﹙書名﹚ 名稱全銜
戰國 列子 道家學者列禦寇
戰國 荀子 儒家大師荀況
戰國 屈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西漢 司馬遷 西漢史學大師太史公
西漢 董仲舒 西漢大儒董仲舒
西漢 ☆新語 西漢初年名臣陸賈之知名著作新語
西漢 ☆新序 西漢中壘大夫劉更生之知名著作新序
西漢 ☆說苑 西漢中壘大夫劉更生之知名著作說苑
西漢 ☆淮南子 西漢淮南王劉安召集門下客所共編之淮南子
東漢 ☆漢書 東漢史學大家班孟堅之知名著作漢書
漢代樂府詩 漢代樂府詩集曾歌及
東漢 王符 東漢大儒王符
東漢 王充 東漢大儒王仲任
東漢 張衡 東漢著名文學家兼科學家張衡
三國 諸葛亮 三國蜀相諸葛武侯
三國 陸遜 三國東吳大將軍陸遜
魏 徐幹 曹魏文學集團之才子徐偉長
魏 傅玄 魏晉之際文學家傅玄

屈原的行徑是忠君愛國、狷介鯁直,他的所有作品均是想像富麗、理想超卓,呈現了他的整個生命與靈魂,而其對昏君的痴闇愚昧和人民生活的負擔沉重,不僅是觀察入微,並且是痛徹心斐,大聲疾呼!試想:若非屈大夫受著當時惡劣環境的逼迫,就不會落得行吟澤畔、太息掩泣,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也不會流傳下來那樣憂愁幽思的離騷,牽動人心!
司馬遷嘗遨遊天下名山大川、五湖四海,看過各地的風土民情、古蹟文物;倘其未身受腐刑及幽囚於糞土的牢獄之中,亦不足以化悲痛為力量,寫出那般震古鑠今、啟聾發聵的鉅著!正因著他的偉大抱負,配合卓然獨立的才識氣度,在筆下所展現出的滿腔憂沉孤憤,以及長遠綿連的深情,使後世讀史者,從興亡絕續、是非成敗的過程中,產生無限的激昂與喟嘆,不禁為這種血淚交迸的筆觸,掩卷深思……

陶潛的詩意味深長、自然純真,多是從他率真返璞的個性、超然物外的精神、意醇氣渾的心靈、靜觀自得的生活中蘊積來的,他能夠安詳地徜徉在自然的懷抱,沉浸於田園的樂趣,正因為他的情感純潔無瑕,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遁隱適意,躬耕自給,安於貧窮,樂天知命,亦詩亦酒,平易曠遠,遂能物我兩忘,遺世獨立;讓繼起之山水田園詩人,引以為風雅脫俗的榜樣!

杜甫以不世的靈才和雄健的資質,鍥入天寶離亂、悲憤相結、流血呻吟、餓莩遍野的時代,他的思想懷抱、人格修養,總是悲天憫人、忠愛仁義的體現;上寫朱門酒肉,下述溝壑死骨,沉鬱雄渾,可歌可泣!他永遠站在人民的一邊,痛斥貪官污吏的無恥與安史叛軍的獸行,這是深入社會底層、同庶民休戚與共的真實表現,鬱勃曠達,欷歔淋漓,是溫柔敦厚交織熱血澎湃的雙面特質,千年以下,後人猶感到那股震懾之力!

1.志學之年:十五歲
2.而立之年:三十歲
3.不惑之年:四十歲
4.知命之年:五十歲
5.耳順之年:六十歲
6.從心之年:七十歲
以上成語出自論語:
子曰:吾十有(一ㄡˋ=> 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7.杖家之年:五十歲
8.杖鄉之年:六十歲
9.杖國之年:七十歲
10.杖朝之年:八十歲(出自禮記)
11.周晬:一歲
12.孩提之童、襁抱提攜:幼兒、嬰兒
13.始齔(ㄔㄣˋ)之年:七或八歲
14.()齔、垂髫、總角:童年
15.幼學之年:十歲
16.弱年、弱歲:十歲以上至成年
17.十一、舞勺(ㄕㄨㄛˋ)之年:十三歲未成年者
18.成童、學志之年、束髮之年:十五歲
19.加笄(ㄐ一)之年、及笄之年、及箕:女子十五歲*古時女子十五束髮,以示成年。(以簪束之)
20.二八年華、瓜字初分、二八佳人:女子十六歲
21.破瓜之年【瓜字之分】:指女子十六歲或男子六十四歲。古「瓜」字可析為兩個「八」字,男子取八八六十四之意。
22.雙十年華:女子二十歲
23.結髮之年:20
24.加冠之年【弱冠之年、及冠之年】:男子二十歲
25.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26.而立歲、壯歲、壯室之年:三十歲
27.強仕之年:男子四十歲。古代認為男子四十歲時,智慧、氣力已成熟,可出仕。
28.半百:五十歲
29.平頭甲子【平頭六十】:六十歲
30.花甲之年:六十歲
31.古稀之年:七十歲 - 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
32.懸車之年:七十歲 - 懸束車輛不用,以喻致仕退休
33.致士()之年:七十歲
34.耄(ㄇㄠˋ)耋(ㄉㄧㄝˊ)之年:八十、九十稱耄,七十稱耋
35.齯齒、鮐背、凍梨、黃髮:九十歲或泛指高壽
36.期(ㄐ一)頤(一ˊ)之年:一百歲
古人以「春秋」表示年齡,稱壯盛之年為「春秋鼎盛」,自稱年長無能則為「馬齒徒增」。

司法作文題目:一、司法人員應有的專業素養
二、談司法改革
三、死刑存廢之我見
四、談司法從業人員之倫理道德
五、如何防止毒品流入校園
六、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七、論「徒善不足以為輕,徒法不足以自行」
八、當人情遇上法律
九、我對司法工作之期許
十、談司法之獨立性
這是金庸老師與彰師大學術研討會之部分內容:
........................
據近數年來的新聞媒體報導,各等級學生(包括:大學、專科生、高國中生)之語文表達能力暨對文化認知均有普遍下降趨勢。一般而言,其常在學習上遇到的瓶頸或發生的錯誤,不外是下列幾項:

1
、隨著外在流行之趨勢,整體環境都慣以追求標新立異為主流,尤其在報章雜誌、網路廣告的誤導下,青少年們竟有樣學樣,誤以「諧音」之字為正體,久之便將錯就錯,習以為常,在積非成是的情況下,造成了白字(錯別字)、簡體字、其它各類奇形怪狀的字(自創奇特文字、符號文字、網路上之變異字型字體……)過多,實令人唏噓慨歎!
2
、平日疏於寫作,率皆以電腦文書處理代筆,以致真正要下筆時,才發覺腸枯思竭、詞窮字寡,絞盡腦汁之後仍無以將題意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者完全寫不出像樣的文句;此等通病常見者乃語法不連貫、文意欠通暢,一篇文章東鱗西爪、內容零散,且動輒有「語病」、「贅字」、「文法倒置」、「敘述不清」、「偏題過遠,不合主旨」等情事發生。
3
、在一切講求「速食主義」的歪風之下,莘莘學子對所讀之課文及補充教材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但求唸過即可,未能掌握其要義與精髓;反而迷戀於一些愛情、科幻、漫畫小說,盲目地崇洋,忘卻固有根本。處於長期接受外來次文化的洗禮之下,約定俗成,競相地搞一些旁門左道,摒棄正途,以致無法從正統優美的文章中擷取腴辭美句,更遑論運用其高尚思想以提昇人生品味。
4
、部分學子總是專注於英、數、理等科目,對國文科不甚有濃厚興趣,面對課文只是生吞活剝、隨意瀏覽,無心亦無門徑去融會貫通,往往在學校老師的嚴厲要求下,才死記死背,考前虛應一番而已,考後便將之拋諸腦後,導致於對相關課程習作亦十分生疏(如:作文、閱讀測驗、心得感想、自傳寫作、讀書計劃),變成了「學多少、忘多少」之窘況;更嚴重者,有少數學生討厭國語文,認為此科目古板、老套,故而對之不理不睬,不願多下功夫,連基本常識亦付諸闕如。然而,處在瞬息萬變、資訊爆炸的時代環境裏,提昇寫作能力,加強應對表達,當是刻不容緩之要務。
鑑於以上之實際狀況,不禁令諸多家長憂心不已,也著實讓我們這些從事教育者喟然而歎、捏把冷汗,追根究底,實由於資訊媒體時代快速來臨,在長期沉浸電視節目、電腦網路運用的氛圍中,這一代的中學生已習慣於當下所謂的「e世代用語」(如:哇靠、哇勒、嘿咻嘿咻、酷哥辣妹……)、「網路詞彙」(如:mm我愛妳、886下次見、我們班導很機車……)、「簡訊代號用字」(如:>-<Orz*--*……)、「外來語」(如:多謝了「阿利阿多」、那傢伙很「烏魯木齊」耶、I love U……)、「自創的怪字」(如:ㄎㄎㄎ真好笑、你是「偶」的白馬王子、小姐妳「粉」漂亮……)、「習以為常的口頭語」(如:賭爛、豬頭、白目、超屌……),終導致在無形之中忽視傳統實用又具美感的文字;再加上西風東漸的寖染,外來風潮不斷侵襲本土文化,交陳更迭,錯綜紊亂。當舊制度尚未瓦解,而新政策卻急如浪湧般拍打的同時,許許多多的青少年便迷失在這複雜而丕變的時代風舵中。說句良心話──此實非下一代之福,亦絕不是身為家長的您所樂意見到的!
我們衷心地希望下一代能勝過上一代,非但得以薪火相傳,且更能培育出識見廣遠、博學多聞、氣度恢宏、多才多藝的龍鳳新生代。畢竟教育乃百年之大計,《管子》一書言道:「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誠然,幫助來自各個家庭的子弟成為社稷良材,必定是眾人的共同願望!如果您真的欲使孩子在未來出類拔萃、勝人一籌,有空時請加入國文天地的行列,讓我們一起學習、討論、演練、觀摩,先充實自己,而後教導孩子,陪著您的子弟成長,指引其正確的人生觀念、思考路線,以達成功彼岸,開創出絢麗而璀璨之未來!

任何類型之論說文(議論文、說明文),不論是政治面、經濟面、治安面,或環保類、教育類、服務類,其大抵皆具有建設性、前瞻性、勸勉意、期待意,且與整體社會環境攸關,則在文章末段,自然要以具有「鼓舞性」與「展望性」之話語作結,期以收到飛軒而上之效果。宜運用下列特定用語,俾令閱卷者體會出積極、攀昇之感:
  總之(or總而言之or總體而言or總歸地說or整體來說or一言以蔽之or總括言之or括而言之or綜合上述or綜合以上所言),處在當今繁忙喧擾、錯綜複雜(or瞬息萬變、日行千里or形形色色、光怪陸離or日新月異、精益求精)的時代環境裏,(題目----解決某問題or達成某理想目標)是刻不容緩之要務,惟其如此,方足以使社稷家邦步上長治久安而又循規蹈矩(or弊絕風清而又互敬互信or物阜民豐且充滿雅風美俗)之正軌;緣此,我們衷心地(誠摯地、鄭重地、懇切地)籲請朝野之間對此有所認知與正視,
1
、大家開誠佈公,推心置腹,
2
、大眾悃悃款款,戮力以赴(戮=勠),
3
、眾人胼手胝足,群策群力,
4
、全民凝聚共識,戮力蹈赴,
5
、彼此和衷共濟,黽勉從事,
6
、上下休戚與共,齊心協力,
7
、全體國民馬首是瞻,互助合群,
8
、全體民眾腳踏實地,篤實踐履,
9
、舉國人民傾心竭力,眾志成城,
10
、全國民眾陳力就列,黽勉同心,
11
、舉國民眾循序漸進,按部就班,
一致地朝向(解決某問題or達成某目標)之理想畛域邁進,相信一片欣欣向榮、國富民殷(or安分守己、明禮知義or安和樂利、富而好禮or安居樂業、守望相助or殷實富有、民生樂利)的局面勢將來臨,如此,我們也才能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整體國家必有一番願景(遠景、繁景、榮景、盛景)可期,後嗣子民亦樂於生活在這塊淨土,讓社會有情、人間有愛(or溫馨滿人間、熱情隨處在or青山常在、細水常流),…………


轉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此後軍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這年七月,曹操胸懷統一北方之志,統領大軍出盧龍寨,日夜抄道疾進,遠征烏桓。大軍一到柳城,即大敗烏桓騎兵,殺死了單于蹋頓。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從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孫康處。曹操手下的大將知道了這件事後,勸曹操乘勝出擊,拿下平州,剿滅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孫康與二袁不和,如果急著去進攻平州,那麼他們肯定會合夥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時間,他們一定會自相殘殺。於是不顧眾大將的建議,下令收兵。沒幾天,公孫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頭顱送了過來。這樣曹操北征烏桓、統一北方的大業算是完成了。
中秋剛過,曹操便令班師回朝。大軍經過十多天的艱難跋涉,終於走出了滿目荒涼的柳城,來到了河北昌黎。這裡東臨碣石,西鄰滄海。曹操屹立山巔,眺望大海。這時夕陽西下,碧海金光;遠處的島嶼若隱若現,近處的海浪又滾滾向前……
眼見如此壯麗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詩興大發,脫口吟道: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
返回軍營之後,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他想:北方的袁紹、蹋頓雖然已討平,南方的孫權、劉備卻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國的統一大業尚未實現。這時的曹操已是五十三歲的人了,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祖國大業的使命仍在召喚著他。想著想著他激情難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揮筆寫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這兩首詩表現了曹操熱愛自然、蔑視天命、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那變革現實、統一國的豪情壯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